新闻中心

机器人柔性夹爪如何实现自适应抓握?揭秘其智能控制

在现代自动化生产中,机器人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环境与形状各异的物体:从流水线上光滑的玻璃瓶、软质的水果,到仓储中大小不一的纸箱、形状不规则的包裹。传统刚性夹爪面对这些复杂场景往往力不从心,要么无法有效抓取,要么损伤物体。
自适应的需求由此变得迫切——夹爪需要像人手一样灵活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才能稳定、可靠且无损地完成抓取任务。柔性夹爪以其材料特性提供了基础,而实现真正自适应能力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智能控制系统。

一、 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感知、决策、执行、反馈

机器人柔性夹爪的自适应抓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精密、闭环的智能控制过程,环环相扣。
1.感知(输入):捕捉物体信息
任务核心:获取目标物体的关键物理属性。
核心组件:多种传感器协同工作。
  力传感器:嵌入夹爪指尖或关节,实时感知接触力大小和分布,为力度控制提供直接依据。
  视觉系统(2D/3D相机):识别物体位置、粗略轮廓、尺寸和姿态(如通过机器视觉引导定位抓取点)。
  接近传感器:探测物体与夹爪的距离,触发抓取动作起始。
  触觉传感器(可选):提供更精细的表面纹理、滑动等信息(应用相对高端场景)。
输出:构成关于物体位置、形状、表面特性(如光滑度、软硬度)的数字化信息流。
2.决策(处理):大脑的运算
任务核心:基于感知信息,计算最优抓取策略。
核心组件:控制系统(如PLC、专用嵌入式控制器、集成AI算法的计算单元)。
决策依据:
  预设规则:工程师预先设定的抓取逻辑库(如“若检测到圆形物体,则采用包络抓取模式;若力反馈超阈值X,则减小力度Y%”)。简单场景下高效可靠。
  学习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数据或模拟训练,学习更复杂的抓取策略。能更好处理未知或高度变化的物体。
输出:精确的抓取指令参数,包括:夹爪所需的张开角度、目标夹持力大小、夹爪各部分的期望姿态(角度、变形量)、抓取模式(点接触、面接触、包络抓取)。
3.执行(输出):精准的动作
任务核心:将决策指令转化为物理动作。
核心组件:驱动机构。
  气动驱动:通过控制气压大小和气流方向,驱动柔性气囊或腔体变形。响应快、成本较低,但精度和可控性相对受限。
  电动伺服驱动:使用伺服电机配合丝杠、齿轮或连杆机构,提供高精度、高可控性的力和位置控制。是实现精细自适应抓握的主流方案。
输出:驱动机构精确控制柔性夹爪本体产生形变,使其主动“贴合”物体表面,实现所需的开合、力度施加和角度调整。柔性材料(如硅胶、TPU、特殊织物或复合材料)的特性使其能被动适应物体微观轮廓。
4.反馈调节:闭环的保障
任务核心:实时监控,动态微调,确保抓握稳定可靠。
实现方式:感知层(特别是力传感器)持续不断地将实际抓取状态(如当前夹持力、物体是否滑动、夹爪形变状态)反馈给决策层。
作用: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实时计算并发出修正指令给执行机构(如微调气压、电机扭矩或位置),形成一个闭环控制。这种动态调节能力是应对物体振动、外部扰动或物体自身特性微小变化(如水果成熟度不同导致软硬变化)的关键,极大地提升了抓取的鲁棒性和成功率。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指出,闭环力控制可将抓取可靠性提升30%以上。

二、 柔性夹爪品牌型号推荐:大寰AG系列关节型自适应电爪

大寰AG系列电爪
大寰AG 系列关节型自适应电爪,适用于协作机器人,以精巧的结构设计适配对不同形状工件的稳定抓取。以优异的产品设计,AG系列分别荣获2019年和2020年红点设计奖。夹爪连杆机构支持包络自适应抓取,更适应圆形、球形或异形物体,提高抓取稳定性。
总结:
机器人柔性夹爪的自适应抓握能力,绝非仅依赖于其柔性材料特性,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深度融合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与实时反馈的闭环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如同“眼睛”和“皮肤”,持续感知环境与物体;控制系统如同“大脑”,分析信息并制定最优策略;驱动机构如同“肌肉”,精确执行动作;而实时反馈则确保整个过程动态调整,稳定可靠。
大寰机器人简介:
大寰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为工业智能制造场景提供精密运动和精密力控核心零部件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伺服电动夹爪、音圈执行器、伺服电缸三大核心产品系列。凭借自主研发的精密力控技术,填补了国内精密制造的空白,为客户提供⼀体化的智能制造抓取与精密力控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1.Q:柔性夹爪与传统刚性夹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核心区别在于适应性和控制方式。刚性夹爪依靠精确预设的轨迹和点位抓取固定形状物体;柔性夹爪则利用柔性材料变形和智能闭环控制(感知-决策-执行-反馈),能自动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甚至软硬度的物体,抓取更灵活、稳定且不易损伤物体。
2.Q:选择机器人柔性夹爪时,主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A:需重点考虑:被抓取物体的重量、尺寸范围、形状复杂度、表面材质(是否易损、光滑);工作环境(洁净度、温度);所需抓取速度和精度;与现有机器人系统的兼容性(接口、通信协议);以及预算。集成力控和良好反馈能力的夹爪能应对更复杂场景。
3.Q:力传感器在柔性夹爪中起什么关键作用?
A:力传感器是闭环控制的核心。它实时测量夹爪与物体间的接触力,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系统据此判断是否抓稳、是否可能损伤物体、是否发生滑动,并动态调整夹持力度,是实现自适应、无损抓取的关键保障。
4.Q:气动驱动和电动伺服驱动柔性夹爪有何优缺点?
A:气动驱动响应快、成本低、结构相对简单,适合对精度要求不高但需要快速动作的场景,控制精度和灵活性受限。电动伺服驱动精度高、可控性强(力/位混合控制)、响应性好、易于集成复杂控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自适应抓握的主流,成本相对较高。
5.Q:柔性夹爪需要特别的维护保养吗?
A:相比刚性夹爪,柔性材料(如硅胶指尖)可能更易磨损或受化学物质影响,需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性能。驱动机构(电机、气路)需按常规维护。集成传感器的夹爪要避免碰撞和过载。具体维护周期和方法需参考制造商手册。
QR Code 微信扫一扫
联系微信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