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机器手夹爪如何适应不同物体?自适应技术解密

在仓储分拣线上,大小、形状各异的包裹川流不息;在电商打包台,从柔软的衣物到硬质的书籍堆叠如山;在电子产品装配线上,精密的螺丝、不规则的线路板等待组装。这些场景对机器手夹爪提出了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在不频繁更换硬件或重新编程的情况下,稳定、高效地抓取和处理差异巨大的物体?

一、自适应技术原理:被动响应与主动智能

被动自适应:物理结构的智慧变形
被动自适应依赖夹爪自身的机械设计特性,像柔性指套、具备多个自由度的关节结构、欠驱动机构等,使其在接触物体时能发生物理变形,被动地贴合物体轮廓。
柔性指套/表层:
采用硅胶或特殊柔性复合材料覆盖夹爪接触面。当接触物体时,这些柔性材料发生形变,增大接触面积,均匀分散压力,尤其适合抓取易碎(如水果、玻璃器皿)或表面不规则物体。
关节自由度:
夹爪的指节设计成类似人手的多关节结构(如三指或多指结构)。每个关节在受到外力时,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偏转,无需额外控制就能适应物体的凹凸形状。
欠驱动机构:
这是一种巧妙的设计:驱动源(如一个电机)的数量少于夹爪需要控制的活动关节数量。通过特定的传动机构(如连杆、肌腱),一个驱动源的运动被分配到多个关节上。
当夹取物体时,各个关节会根据接触点的不同顺序和力度,产生差异化的运动,自然地顺应物体轮廓。这就像用几根松弛的线提起一个多面体,线会自动绷紧在接触点上。
主动自适应:感知与决策的闭环
主动自适应技术相当于为夹爪赋予了“眼睛”和“大脑”。它整合了传感器系统和智能控制算法,实时感知环境与物体状态,并据此动态调整夹持策略。
感知输入:
视觉传感器(2D/3D相机)首先识别物体的位置、粗略形状和类型。当夹爪接触物体后,力/触觉传感器(如压敏阵列、六维力传感器)提供更精细的反馈:接触点的精确位置、施加的力度大小和方向、物体表面的材质特性(如刚柔、滑涩)甚至细微的滑动趋势。
智能决策与控制:
控制算法(如基于力反馈的闭环控制、自适应控制)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流。它精确计算出需要施加的最佳夹持力和调整方位(姿态),以避免物体滑落、破损或夹持不稳。
例如,算法感知到物体即将滑动,会瞬时微调夹持角度或增大接触点的压力;感知到物体是易碎的软质材料(如蛋糕),则会自动将夹持力下调至安全阈值。

二、赋能适应的核心武器:传感与驱动控制

自适应夹爪的智能表现,离不开内部精密协作的两大系统:
传感系统:环境与交互的感知神经
视觉传感器:
如同机器的眼睛(通常是2D工业相机或3D结构光/ToF相机),提供物体的初步信息:它在哪?大致轮廓如何?是什么类型的物品?这为夹爪的初步定位和粗略姿态规划提供依据。
力/触觉传感器:
这是夹爪与物体“握手”时的感觉神经。它们嵌入在夹爪指尖或关节部位,能够测量:
接触力(Fz):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
剪切力(Fx, Fy):平行于接触面的力,用于检测滑动。
力矩(Mx, My, Mz):物体对夹爪产生的扭转效应。
接触点分布与压力图谱:(通过阵列式触觉传感器)了解物体在夹爪表面的实际接触形状和压力分布。这些毫秒级的实时数据流,是控制算法做出精准决策的基础。
驱动与控制系统:智能决策的执行者
驱动机构:负责产生夹爪动作的力量来源。
电机驱动(电动):
常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配合减速机构(如谐波减速器、行星齿轮)提供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响应快、精度高,是主动自适应夹爪的主流选择。
气动驱动:
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气缸或气动肌肉。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出力大且天然具有柔顺性(气体的可压缩性),在被动或简单主动自适应方案中应用广泛。电动方案在精确控制和复杂反馈处理上更具优势。
控制算法:夹爪的“大脑”。核心任务包括:
实时反馈处理:高速读取并解析来自视觉和力/触觉传感器的海量数据。
夹持策略决策:根据物体特性(识别结果)和实时交互状态(力/触觉反馈),计算并动态调整最佳夹持点、期望的夹持力值、手指关节的目标位置/角度。
精确轨迹与力控:向驱动机构(电机或气阀)发送精准指令,实现期望的运动轨迹和夹持力度。先进的算法(如阻抗控制、自适应控制)能确保夹爪动作既快速又柔顺,像人手一样灵敏地处理不同物体。

三、场景落地:通用性创造价值

自适应夹爪技术正在多个领域解决抓取难题,提升效率和柔性:
仓储物流与分拣中心:处理包裹尺寸、重量、软硬度(纸箱、塑料袋、泡沫箱)差异巨大的挑战。自适应夹爪无需频繁切换或复杂编程,即可稳定抓取从小邮件到大箱体的各类物品,极大提升分拣效率(如全球领先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部署的系统)。
电商履约与包装:订单中包含的商品种类繁多:服装(柔软易变形)、书籍(规则但光滑)、玩具(形状各异)、瓶罐(易碎)。自适应夹爪能根据商品特性自动调整抓取方式,完成精准拣选、合规装箱、封装等操作,应对海量SKU的挑战。
柔性制造与装配线: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下,一条产线需处理多种零件。自适应夹爪可自动切换抓取不同尺寸、形状(如螺丝、垫片、外壳、PCB板)的零件,无需人工干预或硬件更换,显著减少换线时间,提升产线柔性。工业自动化巨头在其柔性组装工作站中广泛集成此类技术。
结语:自适应技术是核心
面对物体形状、大小、材质的无限多样性,单一的刚性抓取方案早已力不从心。被动自适应通过巧妙的机械结构设计(柔性、欠驱动)提供基础的物理顺应能力。主动自适应则融合前沿的传感技术(视觉、力/触觉)与智能控制算法,赋予夹爪实时感知环境和自主决策调整的智慧。传感系统是“眼”和“触觉神经”,驱动与控制是“肌肉”和“大脑”,二者的协同工作构成了自适应能力的核心支柱。
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让机器手夹爪从单一功能的执行末端,进化为能灵活适应万物的智能“手”,成为推动物流自动化、柔性制造升级的关键引擎。自适应能力,是实现夹爪高通用性与智能化的不二法门。
大寰机器人简介:
大寰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为工业智能制造场景提供精密运动和精密力控核心零部件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伺服电动夹爪、音圈执行器、伺服电缸三大核心产品系列。凭借自主研发的精密力控技术,填补了国内精密制造的空白,为客户提供⼀体化的智能制造抓取与精密力控解决方案。
常见问答:
1.问:被动自适应夹爪能抓易碎物品吗?
答:是的,尤其依赖柔性指套或材料的被动夹爪,其物理形变能分散压力,降低局部压强,非常适合抓取水果、鸡蛋、玻璃杯等易碎物。
2.问:主动自适应相比被动自适应,主要优势在哪?
答:主动自适应优势在于智能化:能根据物体信息和实时反馈精确控制力度、姿态,处理更复杂场景(如光滑易滑物体、需精确对准的装配),适应范围更广,抓取更可靠。
3.问:自适应夹爪成本很高吗?
答:初期投入确实高于传统刚性夹爪(尤其主动式含传感器和高级控制)。但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应用,成本正在下降。其带来的效率提升、柔性增强、减少换夹具时间等长期效益,通常能快速抵消初始成本。
4.问:自适应夹爪会成为未来主流吗?
答:在需要处理多样化、非结构化物品的应用场景(如物流、电商、柔性制造),自适应夹爪因其高通用性和智能化,正迅速成为主流选择,是自动化升级的关键方向。
总结:
机器手夹爪克服物体多样性挑战的核心在于自适应技术。被动方式靠柔性结构(指套、关节、欠驱动)物理贴合物体;主动方式则整合视觉与力触觉传感,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调整夹持力与姿态。传感系统精准捕捉信息,驱动控制快速执行决策。在仓储分拣、电商包装、柔性产线中,自适应夹爪无需频繁更换或编程,即可稳定处理各类物品,显著提升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QR Code 微信扫一扫
联系微信在线客服